以太坊如何诞生以太经典(ETC)
自从以太坊(Ethereum)于2015年正式上线以来,它一直是区块链领域最受欢迎和广泛应用的平台之一。然而,2016年的一次重大事件导致了以太经典(ETC)的产生,成为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分支。
背景
在2016年6月,以太坊遭受了一个被称为“The DAO”的智能合约攻击,导致大量以太币被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坊社区在攻击发生后不久启动了一个紧急救助计划,采取了一个所谓的“硬分叉”来回滚攻击发生之前的区块。
然而,这个决定引发了社区内部的激烈争议。一部分人认为这是违背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原则的行为,他们坚持以太坊应该保持不变,不对攻击进行回滚。这些人形成了以太经典(ETC)的支持者阵营。
以太经典(ETC)的诞生
由于在以太坊社区内部没有达成共识,以太经典(ETC)于2016年7月诞生。以太经典使用了攻击发生前的区块链,没有回滚被盗的以太币。与此同时,以太坊(ETH)继续发展和更新,采用回滚后的区块链。
以太经典(ETC)的诞生意味着以太坊的社区分裂成两个不同的阵营。以太经典(ETC)支持者认为保持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原则是首要的,而以太坊(ETH)支持者则认为保障用户利益和恢复信心才是更为重要的。
技术和观点分歧
以太坊分裂成以太经典(ETC)和以太坊(ETH)两个分支代表了区块链技术和观点上的分歧。
以太经典(ETC)的支持者认为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是其最重要的特性,任何形式的回滚都是对这一原则的背叛。他们主张去中心化和不受任何干预的原则。
而以太坊(ETH)则采取了回滚区块的方式来保障用户利益,他们认为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为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恢复信心。他们强调以太坊的发展和创新。
总结
以太坊的分裂产生了以太经典(ETC)和以太坊(ETH)两个分支。这个事件揭示了区块链技术和观点上的分歧,以及对区块链不可篡改性原则的不同解读。无论是以太经典(ETC)还是以太坊(ETH),它们都在不同的方面为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